錢學森的偉大隻欠一個道歉的故事
作者:影視 来源:汽車 浏览: 【大中小】 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1:45:46 评论数:
故事發生在1958年。那一年,中國在搞“大躍進”,糧食畝產要一年翻番,各地都會在“放衛星”。1958年夏收結束,各地的高產記錄不斷被刷新:6月8日,河南省信陽地區遂平縣宣布,小麥畝產2105斤,四天後,這個縣又宣稱畝產增加到了3530斤。6月12日,遂平縣嵖岈山衛星個人農莊實現小麥畝產3520斤,報紙的新聞標題為《衛星農業社收回第二顆衛星》。這是第一次出現“放衛星”這個高產專用詞。
就在嵖岈山衛星個人農莊放出“衛星”後的第四天,中國知名度最高的科學家、中科院力學研究所所長錢學森宣布《糧食畝產會有多少?》一文,詳盡而“科學地”論證說:“現在我們來算一算:把每年射到一畝土地上的太陽光能的30%作為植物可以利用的部分。而植物利用太陽光能的30%把空氣裏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製造成養料,其中1/5算是可吃的糧食,那麽稻麥畝產量就不是現在的兩三千斤,而是2000多斤的20多倍!這並不是空談。”
在另一篇宣布在《知識就是力量》雜誌上的文章《農業中的力學問題———畝產萬斤不是問題》中,錢學森進一步從力學專業的角度進行了更詳盡的盤算:“我們算了一下,一年中落在一畝地上的陽光,一共折合約94萬斤碳水化合物。如果植物利用太陽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,那麽單位麵積幹物質年產量就應該是這個數字,94萬斤!”
“自然,初等植物葉子利用太陽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,估計最高也不過是1/6,這就是說,單位麵積幹物質的年產量大約是15.6萬斤。但是植物生長中所堆集的物質,隻有一部分糧食,像稻、麥這一類作物的穀粒重量,約占重量的一半,所以照這樣算來,單位麵積的糧食的年產量應該是7.8萬斤。這是說全年365天都是晴天,如果因為陰天而損失25%,那麽糧食的畝產量應該是5.85萬斤。這是說,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長,如果僅在暖季才長,也許要再打一個2/3的折扣,那麽平均畝產量是3.9萬斤了。”
錢學森的論文為各地大放衛星提供了充足的“科學論證”,他的文章還深深影響了最高決策。
“放衛星”的結果就是,到了年底新華社向全世界宣布,中國1958年糧食總產量達到4250億公斤,險些是上一年的10倍,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產糧國———現實產量隻有2000億公斤。之後發生的事實就是讓人不寒而栗的“三年災難時期”,因糧食的充足,農村爆發大麵積的餓死人現象。這所有,距今剛剛50年。
我並無意讓錢學森承擔大躍進或“放衛星”的曆史責任,不過,易卜生說,“每個人對於他所屬於的社會都負有責任。那個社會的弊病他也有一份”,至少從史料來看,他的那一份似乎並不小。
此次,鳳凰衛視舉辦的“200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”,授予他“終身成就獎”,中華網的中華論壇就“錢學森獲獎大家有意見嗎”進行網民調查,到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(4月6日),有326票讚成,反對票為零,所有跟帖都充滿了對錢老的敬意。
但是我總覺得,對於1958年的那幾篇論文以及所產生的後果,錢學森應該有一聲道歉。
沒有這一聲道歉,錢學森的偉大人生並不會遜色一分,然而,有了這一聲道歉,他卻可以給所有的子弟增添一份我們渴望而缺失的財富。
行將百歲的錢學森,度過了一個壯麗而偉大的人生,他所欠的,大概隻剩下這一個道歉。
(田生摘自《新周刊》
2009年第12期)
就在嵖岈山衛星個人農莊放出“衛星”後的第四天,中國知名度最高的科學家、中科院力學研究所所長錢學森宣布《糧食畝產會有多少?》一文,詳盡而“科學地”論證說:“現在我們來算一算:把每年射到一畝土地上的太陽光能的30%作為植物可以利用的部分。而植物利用太陽光能的30%把空氣裏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製造成養料,其中1/5算是可吃的糧食,那麽稻麥畝產量就不是現在的兩三千斤,而是2000多斤的20多倍!這並不是空談。”
在另一篇宣布在《知識就是力量》雜誌上的文章《農業中的力學問題———畝產萬斤不是問題》中,錢學森進一步從力學專業的角度進行了更詳盡的盤算:“我們算了一下,一年中落在一畝地上的陽光,一共折合約94萬斤碳水化合物。如果植物利用太陽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,那麽單位麵積幹物質年產量就應該是這個數字,94萬斤!”
“自然,初等植物葉子利用太陽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,估計最高也不過是1/6,這就是說,單位麵積幹物質的年產量大約是15.6萬斤。但是植物生長中所堆集的物質,隻有一部分糧食,像稻、麥這一類作物的穀粒重量,約占重量的一半,所以照這樣算來,單位麵積的糧食的年產量應該是7.8萬斤。這是說全年365天都是晴天,如果因為陰天而損失25%,那麽糧食的畝產量應該是5.85萬斤。這是說,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長,如果僅在暖季才長,也許要再打一個2/3的折扣,那麽平均畝產量是3.9萬斤了。”
錢學森的論文為各地大放衛星提供了充足的“科學論證”,他的文章還深深影響了最高決策。
“放衛星”的結果就是,到了年底新華社向全世界宣布,中國1958年糧食總產量達到4250億公斤,險些是上一年的10倍,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產糧國———現實產量隻有2000億公斤。之後發生的事實就是讓人不寒而栗的“三年災難時期”,因糧食的充足,農村爆發大麵積的餓死人現象。這所有,距今剛剛50年。
我並無意讓錢學森承擔大躍進或“放衛星”的曆史責任,不過,易卜生說,“每個人對於他所屬於的社會都負有責任。那個社會的弊病他也有一份”,至少從史料來看,他的那一份似乎並不小。
此次,鳳凰衛視舉辦的“200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”,授予他“終身成就獎”,中華網的中華論壇就“錢學森獲獎大家有意見嗎”進行網民調查,到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(4月6日),有326票讚成,反對票為零,所有跟帖都充滿了對錢老的敬意。
但是我總覺得,對於1958年的那幾篇論文以及所產生的後果,錢學森應該有一聲道歉。
沒有這一聲道歉,錢學森的偉大人生並不會遜色一分,然而,有了這一聲道歉,他卻可以給所有的子弟增添一份我們渴望而缺失的財富。
行將百歲的錢學森,度過了一個壯麗而偉大的人生,他所欠的,大概隻剩下這一個道歉。
(田生摘自《新周刊》
2009年第12期)

